合江再生稻一次性打破两项纪录-k8凯发版官网

2023-10-11 10:41:42来源:编辑:魏杰

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

10月7日,在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,由中国科学院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省内外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组,对合江县2023年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再生稻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。3块测产田平均亩产489.9公斤,创造了四川再生稻测产平均产量最高纪录。其中产量最高田亩产517.4公斤,这也是四川再生稻测产田产量首次突破500公斤。

新动作 品种选择很重要,栽培技术很关键

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,利用稻桩重新发苗、长穗,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,可以实现一种两收,具有“省种”“省工”“省肥”等特点,是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栽培模式。

此次测产的示范片约1100亩,种植的品种为“甬优4949”。“一次性打破两项纪录,品种非常重要。”专家组成员、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说,“可以明显看出,相比其他籼稻的再生稻,这个品种穗子大,再生能力非常强。”

栽培技术同样关键。示范片技术人员介绍,今年这片水稻使用了合理密植,每亩达到1万窝,种植密度实现较大提升,再加上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技术,保障了再生稻产量。

去年,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500万亩。今年,四川再生稻面积达到550万亩,位列全国第一。从往年种植水平看,全省再生稻平均亩产140公斤左右。“在其他省份的高产区域,再生稻大面积平均亩产能达到400公斤以上。四川再生稻大面积提升亩产还有很大潜力。”专家组组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。

新趋势 推广机械化收割,北移种植区域

“需要注意的是,机械化收割是全国再生稻生产的难点。”谢华安说,在头季稻收割中,由于需要蓄留足够稻桩,因此大多采用人工收割,不利于再生稻大面积推广。四川一些再生稻生产区域开始采用预留行间距的方式,方便机械收割,接下来应加大这种种植方式的推广力度。

此外,再生稻虽然能够实现粮食增产,但它对温度和光照条件要求较高——再生稻在生育期期间,需要日均气温在22—23摄氏度,这样才有利于再生稻灌浆结实、单产提高。一直以来,川南、川东南地区由于秋季温度和光照条件较好,是我省再生稻主产区。

专家普遍认为,今年三台县再生稻试种成功,为全省粮食增产提供了一个新方向——推动再生稻向北移。据估算,如果再生稻能向北在四川其他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,则全省可再增约400万亩再生稻蓄留面积,粮食增产效果不容小觑。

同步播报

最高亩产836.1公斤!

川农大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通过专家验收

本报讯(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浩煊)9月27日,在成都市大邑县现代农业(粮食产业)园区,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栽培团队的“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示范片”进行现场测产验收。结果显示,最高亩产达836.1公斤,超过800公斤田块面积达41.3%,平均亩产764.7公斤。

示范区总面积2.6万亩,其中核心示范片3100亩,前作为小麦。此次验收共选择7个具有代表性的田块,对机械实收的30.9亩进行测产。

“育秧难、成苗率低、插秧难、不省工、受天气的影响也大,这是种粮大户面临的现实问题。”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陈勇介绍,此次验收的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,针对农户的种植难题给出一套一揽子的解题思路。

其中,露场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,可控温保湿,避免高温烧苗,减少灌溉次数;减穴稳苗机插,可将漏插率降低至

5%以下,省去补秧用工,增强群体抗倒性;肥水一体化管理,可减少后期施肥的用工,干湿交替,塑造田间健康群体。

“实用性很好、操作性也很强,解决了育苗、插秧和施肥阶段的关键问题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苗保河告诉记者,与同类技术相比,此次验收的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操作更简单、成本更低,有望在西南地区更大面积推广应用。

“全县规模种植的16万亩水稻,基本采用了这种技术,亩产平均提升200斤左右,成效非常明显。”成都市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科长徐文忠告诉记者。

此外,该技术成果的首创专家,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任万军表示,今后还要推动稻麦、稻油轮作周年技术模式推广,促进温光资源高效利用,不仅实现水稻单产的提高,更要实现周年粮食产量的提升。

    编辑推荐
    视觉焦点
    排行榜
网站地图